超验叙事

原文:Transcendental narrative (andymatuschak.org)

传奇、惯例、价值观——这些超验叙事构架了我们的生活,并赋予它意义。这种叙事告诉我们做什么才是有价值的,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处(译者注:如:爱你的邻人)。这种东西通常源于宗教,不过却也可以在世俗生活中发现,如:

  • 植根于「精神」性的东西:冥想、瑜伽、占星术

  • 来源于政治:马克思主义、客观主义、觉醒主义

  • 来源于哲学社会科学:斯多葛主义、浪漫主义、海德格尔和朋友

  • 来源于科学哲学:David Deutsch、Carl Sagan、Steven Pinker、Bret Victor

这是由尼尔·波兹曼(译注:《娱乐至死》的作者)在教育的终结中首创的术语。

另见社群活动通常围绕特定的传播媒介来形成

相关笔记:活着的意义


参考文献

https://github.com/mnielsen/tpft/blob/master/big_picture.md

放眼于历史,几乎所有文化都会有一种主导性的超验叙事。它在我们文化中的体现,往往是新教职业伦理的遗留,比如:你若是在学校取得好成绩,便能在一流大学中学习,而后取得一份收入丰厚、备受尊重的工作,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。畅想这种叙事会被如何取代,令人兴趣盎然。Paul Graham 曾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这种叙事。《指南》在某些方面试图灌输它。由于 Nell 自己并没有这种东西,所以它确实对 Nell 有很大的影响。换一种更准确的说法,它打开了通往许多意义的大门。这引发了我的一个想法:我们有没有可能共同去构建一个更强大的超验叙事?

当我们还只有几十万年历史时,便建造了石阵、水钟。

后来,有人锻造了一个铁弹簧。

发条从此启动。

地球在我们的想象中被画上网格线。

大教堂就像寻找灵魂的机器;入眠之人的梦境交织着钟楼的钟声。

你看;所以我们一直在前往这个应许之地——乌有之乡——但它是真的。

表象是我们的天性:我们生来就在表象,只有我们创造了地图。

如果我们的弱点是把日历上鲜艳血腥的颜色与真实的天气联系起来,把地图上的羊皮纸领土与我们面前的土地联系起来——那根本不算弱点。

我们一直在前往这个应许之地——乌有之乡——但它是真的。

William Gibson ,摘自《记忆宫殿》,纪录片《这些领土没有地图》的结尾。

(via 2020-04-16 email from Amir Ebrahimi: Memory Palace)